简介

悬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26(1/2)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

支教小分队前往的目的地是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炎龙乡下的三所乡村小学。

八个人分为三组, 梁京京和另外一男一女两个相对年轻的被分在交通最不便的一处, 也是意义最特殊的一处。

给支教队开动员会的领导强调, 这所学校是他们多年来的结对援建单位。那边常年驻扎着一支空军部队, 学校是由部队出资建设的“军娃”学校。作为结对单位、全国拥军示范区, 区里每年都会派老师去进行为期六个月的援建, 让那些驻扎在大山深处的官兵孩子也能享有大城市的优质教育。

所以, 这学校是此次支教任务的重点,其他两个点是配角。

三个老师六个月就号称给人家带去优质教育……梁京京一面觉得这些说辞冠冕堂皇得好笑,一面又不禁对“云南”“空军”这两个关键词产生联想。

现在她连支个教都能跟空军扯上关系。

支教的八个人很快就建了微信群, 被分到不同地点的又各自组建小群。出发前两天,和梁京京同组的男教师传来了一些学校照片。

那是一所坐落在大山里的学校。

教学楼是几栋普普通通的白色平顶建筑,硬件倒没想象中那么差, 最令梁京京意外的是操场居然还铺塑胶跑道, 如果不是四面临山,这学校看起来跟普通的乡镇小学差不多。

那些照片的拍摄点都很高, 能看到附近高高矮矮的民居, 似乎也没有想象中荒僻。

飞机上午就到达昆明, 昆明当天下大雨, 梁京京他们拉着行李一出来就被接上了两辆商务车。

接待他们的人是当地教育局的人, 一路热情地介绍云南的风土人情、好吃好玩处。支教老师里的好几个人是中层干部,善于社交, 一路上跟人家打得火热。

晚上,当地教育部门和部队的几个领导在县城为他们接了风, 第二天一早, 天刚亮,三辆车分别把八个老师接去了不同地方。

赶来接梁京京他们的是两个年轻军官,他们身穿深蓝色的笔挺军装,一个打着伞把他们轮流送上车,另一个动作利落地往车上搬他们的行李。

梁京京以为上车后睡一会儿就能到,结果醒来的时候车还在山路上盘旋,面前的公路蜿蜒纤细,山间云雾盘绕。

雨丝密匝匝地往窗上飘。

“还没到啊……”和梁京京一起的女老师小董望着窗外感慨。

“快了,这两天一直在下大雨,原本有条路不好开了,这条路稍微绕远一点。”开车的军人腰杆笔直,精神饱满,开了这么久的车仿佛一点也不疲倦。

“学校去县城平时要多长时间?”男老师问。

“三个多小时。”

“这么久?”

“就是交通不怎么方便,不然我们就直接用班车送孩子们去上学了。我们部队离等会儿到的学校很近,开车半个多小时就可以到,所以我们很多战友的小孩都在那。”

男老师问,“我听说那个学校就是你们空军部队自己建的?”

“对,我们有的驻地自己建学校,有的跟当地的签署一些合作协议,总归要保证孩子们有学上。”小军人说:“现在我们这个学校跟镇上最好的红云小学也是合作的性质,师资都是他们的师资,不过水平跟你们大城市的老师比肯定还有差距。”

“哪里哪里,都是一样的,环境不同而已。”

两个老师客套起来。

到达目的地,校园和照片上的看起来差不多,水泥路、几栋微旧的教学楼,教室里的桌椅、黑板很正常,就像是把一所普通学校搬到了这山里。

红旗在空中飘,在校领导的介绍下,大家迎着毛毛雨一路观光,心情舒畅。可等最后看见宿舍,三个人的脸僵硬了。

教师宿舍在行政楼后面,是栋三层楼的小楼,两人一间,每层楼公用一个洗手间,没有热水器。

梁京京一进房间就傻眼,她看不懂这屋子的布局。

每间屋子一分为二,一边是张上下铺的床,另一边贴了半面墙的白瓷砖,没有放书桌,居然弄成了个简易厨房,地上有小液化气罐和瓶瓶罐罐的调味品,旁边还搭着个小灶台。

校长介绍起来还一副为他们考虑周全的语气:“宿舍比较简陋,委屈各位了。以前有老师吃不惯我们食堂饭菜,我们就装了小灶台,你们平时有兴致了也可以自己做点饭菜。我们学校后面就有菜地,全是没有污染的。”

三个老师很勉强地笑着点头,“好的校长,费心了费心了。”

“不用客气,有什么需求你们就跟我们说,我们一定尽全力做好你们的后勤保障工作。这两天正好周末,你们先休息一下熟悉下环境,有什么就跟我们刘主任说,直接跟我说也可以。”

等人都走了,梁京京跟另一个女老师小董在床边空站了好几分钟。就一个衣柜,不知道行李要往哪里收拾,最后梁京京说她不用衣柜,衣服就放行李箱。

小董说:“要住半年,你确定不用衣柜?”

梁京京看看被这室内灶台熏得油腻腻的木头衣柜,摇头,“你用吧。”

小董轻叹了口气,开始收拾衣服。梁京京也打开其中一个行李箱,慢慢整理化妆品。

“你带这么多化妆品。”小董略后悔地说,“早知道我也多带点了,这边快递估计也寄不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